找了一些資料,順道記一些有關於中國紀年干支的天干小事。

甲、乙屬木,丙、丁為火,戊、己當土,庚、辛是金,壬、癸即水。數字上,甲、乙、丙、丁順序至癸,分別為一、二、三、四至十;其中奇數為陽,偶數為陰。如此就把天干的陰陽五行簡單介紹完畢,以下就記點古文字的東西。

 

甲,原初是【盾牌】的意思,是一種戰具。這是從甲骨文、金文可以觀察出來的原始象形文字,但是到了篆文,就開始脫形了。往往到了小篆許多古文字都被搞得不攝原形,這應是所謂中國歸於統一後,採行【書同文】的結果。

  


c1

 

 

錯誤百出的《說文解字》論到甲字說:「東方之孟,陽氣萌動,從木戴孚甲之象。一曰人頭宐爲甲,甲象人頭。凡甲之屬皆從甲。」

而《爾雅》提到魚字:「魚枕謂之丁,魚腸謂之乙,魚尾謂之丙。」沒有提到甲字,不過郭若沫先生有做出補充:「甲亦魚身之物也,魚鱗謂之甲,此義于今猶活

字義的流變是複雜的,其中字音也會交涉其中。但是以今義來看,甲字存有防護的意思,無論是鎧甲、裝甲、鱗甲、指甲等詞,都還隱約藏有盾牌的本義。至於成績甲等,這應是以其天干排序為第一的影響了。

 

而甲在醫學上代表的是足少陽膽經,屬陽木。一般常見到的穴道拍打,敲風市穴,就是膽經在大腿上的穴道。此外,受風頭痛常在後頸上端兩側施予按摩的穴道風池穴,也是膽經常用的穴道。

時下流行的次文化用語【甲】,則是取自外語gay的諧音,這可就與本義盾牌無甚關連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將幼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