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同樣是上次與佛友談到《寒山詩》的內容,我憑記憶稍做文字上的呈現,內容有些佚失,但大概有印象的是這些,算是頗有異趣看法,特別記下來就是了。


--

習解《寒山詩》偃息深林下

偃息深林下,從生是農夫
立身既質直,出語無諂諛
保我不鑒璧,信君方得珠
焉能同汎灩,極目波上鳧

表面文字潤釋:

從塵世中,心漸安謐而沉降下來,了謝塵世的諸多紛紛追逐,且隱遁於深野山林之中。捨忘了知識書籍,為了養命生活而歸從於農事、歸從人世間的基礎面,原是這般的簡樸。

立身處世本是質樸正直,所出語言亦如風吹雷震,毫無阿諛奉承別有所求之處。

能這樣完好的從塵世中,退居來鄉野,實是因為自身沒什麼鑑別寶玉的能力啊。相信遠在廟堂而富有才能的您,以自身卓絕知識與治理才幹,將自己潛藏於內的璞玉,雕琢成了晶瑩閃耀的光珠了吧。

你我怎能是同樣的光芒呢?我就像是水流上的波光,而您是世流上的輝煌啊!如今我放眼望去,也只能享得一分養生意趣,看看水面上的野鳥了,哈哈哈哈。

--

以下做普通修行層次的簡明說明:

偃息,即是降氣,要能將呼吸沉入丹田,這是一個層面。再進一步,則是要能呼吸沉消掉,而出真息,也就是能量鳴息,又做胎息。還有更進一步的層次,自己思考。

深林下,中焦之下,也就是肝臟之下的意思。畢竟寒山是在中國現蹤,所以很多東西是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做參考引申。肝膽屬木,如後來出現的內經圖中有一片森林,那內指肝膽,外指手指。四肢亦展肢,歸木性。

從生,生即【走下去】的脈絡。修行要能走下去,不然就走不到終點。所以這邊從生也有再次投胎的意思。

農夫,指修行過程要從基礎打好,要發長遠心,基本上沒有甚麼速成的方法。同時在氣脈、禪定的練習過程,如農夫般自栽自收。

立身既質直,出語無諂諛,叮嚀修行要誠實,身行要誠,語行也要誠。

然後,「偃息深林下,從生是農夫」對應「保我不鑒璧」,「立身既質直,出語無諂諛」對應「信君方得珠」,善思維之!則能安行,穩者隱也!故說安隱,善思維之!

保我不鑒璧,叮嚀修行不要裝大師,那樣就回去塵世了,鐘鼎寺院道觀中,指是另一層面的塵世。這句也可以思維沙門廣欽一生行誼,再對照目前常聽聞到開班授課攢名撈錢的大師們。

信君方得珠,君為【二支語】,一是帝君,一是心君。相應的珠也就有不同的意思,應帝為財官名祿,應心為智慧玄珠。帝這邊是指「天帝」,也就是說,原本你以為自己修成金丹,有了寶珠,但應帝王(莊子梗),還是落入有為塵世中。

焉能同汎灩,這邊指菩薩道行者與一般修行不同,不要自己胡亂以為自己有菩薩的禪定智慧,前面講了【農夫】,不要自己想太多,死比較快。

極目波上鳧,這邊是諷刺,看看遠方水面的鳥兒,要謹慎啊,不然下一次就換你當鳥。鳥亦有鴛鴦夫妻的提示,這也包含在整首詩的脈絡中,只是沒有特別出抓來講,注意開頭是偃息,會想射精就是無法偃息。

如果偃息到了菩薩層次,這邊暫不談幾地菩薩,那麼「焉能同汎灩,極目波上鳧」也就是在說:與波上下者,兩方心不同。波這邊就是生死輪迴中的上下,上基本上就是天界,下基本上就是人間。

當然你要說上是人間與天界,那下當然就是畜生餓鬼囉。不過這邊確實下是指人間,因為要當農夫啊!人才能務農呀。

然後【農】這個字下方的辰字,原意是農菜上或農土中的害蟲,引申做自己的障礙習氣。請注意寒山還有詩云:「似我何由屆,與君心不同;君心若似我,還得到其中。」這邊呼應焉能同汎灩。

這次採用快速簡明的方式做詩解,作為參考,縝密迭次的思維,建議自己解析,必有所獲。喔,另外提一下,基礎腦智要有,沒有的話請深入讀書體悟,書就不只是佛經了,有為知識上的淬鍊吸收,沒有磨掉知識障,那就是一直卡在那。

有為知識障有兩種,一是未入有為知識的障礙,另一是已入有為知識的障礙。農夫?這首的農夫是已經破除這兩種有為知識障礙的修行人!很多靈修者往往第一種有為知識障礙,都磨不掉啊,這算很常見的。

以上

南無文殊師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將幼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